2025 我如何透過 Linkedin 主動開發,拿到全遠端軟體 Offer?

背景及職位

  • 背景:台灣半年後端、新加坡四年後端經驗
  • 公司概述:英國軟體新創、團隊總共約10人
  • 應徵職位:Product Engineer

時間線

  • 08/30: offer get
  • 08/25-08/30: 第二周試用期
  • 08/18-08/23: 一週試用結束,得知需延長一週
  • 08/05: 再度收到通知,邀請進行 1 week co-work
  • 7/21: 收到婉拒通知(原因是時差)
  • 07/18: 與另一位 co-founder 線上聊天
  • 07/17: 透過 linkedin 主動私訊 + 與 co-founder 線上聊天

如何透過 Linkedin 主動私訊

對很多理工科系的人來說,Linkedin 可能是冠冕堂皇、甚至有點膚淺(?)的平台,所以常常不太有意願經營。但以我來說,我時常會透過 Linkedin 追蹤厲害的業界前輩或建立聯繫,因此無論看到相關分享的公司新聞、產業趨勢、甚至是徵才資訊都很有幫助。

例如本文這間公司,我先看到創辦人發 Linkedin Post 徵才。當下我只先把職缺存下來,並沒有馬上去投遞。後來大概過了接近一個月,我想到再回來看,結果卻發現職缺已經關閉了。

然而抱持著「有問有機會」,我決定還是發 Linkedin Connection 邀請給創辦人,簡單介紹我的背景、並附上履歷給對方作為參考。

當下真的只是一個隨手的動作,並沒有期待太多。沒想到在一天之內,我就收到了創辦人回覆 🙂

主動透過 LinkedIn 聯繫

面試流程

因為公司很小,我的面試流程也很直接—分別跟兩位創辦人(一位技術、一位非技術)聊天。

面試內容這裡就不展開討論,主要圍繞在為什麽對公司有興趣、過去負責的專案經驗等等。聊天過程非常愉快,並沒有太多針對技術問題的深挖,反而問了很多有趣的問題,例如「最近有在研究什麼?」、「平常對什麼有什麼興趣」...,推測可能更注重特質是否符合。

然而,第二輪面試完大概三天過後,我就收到了婉拒信。

婉拒原因是因為時區考量,正常來說好像也沒辦法。但我當下不太服氣,就覺得時差其實完全可以克服的,因此決定寫了一封信回覆。沒想到這封信成為後續的轉捩點。

邀請 Test Week

約莫過了兩週,我再次收到創辦人的回信,希望邀請我參與他們一週的「試用」— 名義上是讓彼此互相磨合,但實際上就是公司想避免 wrong hire。我最後決定答應試用。

在第一週結束後,我並沒有順利拿到 return offer,得知要進行多一週的 co-work,原因是我過去經驗主要以後端為主,但第一週做的都是前端相關任務。最後經過第二周的努力,順利拿到了 Offer!

小結

全遠端工作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方式,但這樣的職缺並非隨處可見。這次文章分享了我如何透過自己主動私訊開發,最終拿到了 offer。如果有興趣了解細節,也歡迎追蹤我的電子信、或透過預約時間與我 coffee chat 。

SPONSORED

想了解更多如何主動求職?透過下方連結找到我

預約聊聊